娃娃鱼,学名大鲵,因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素有“水中软黄金”之称。阜阳市太和县赵集乡村民王建森看中其效益,发展娃娃鱼生态养殖,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近日,笔者来到赵集乡娃娃鱼养殖基地,走进一个黑漆漆的房间,顿感清凉。借助手电筒亮光,可以看见大小不同的娃娃鱼分养在不同水池中。池中的娃娃鱼大的有一米多长,小的十几公分。可能是感受到亮光,娃娃鱼缓慢往阴暗的角落退。
王建森介绍说,“娃娃鱼喜阴暗潮湿,比较胆小,听到声音会躲。其生长缓慢,一年长一斤左右。”
王建森经营的安徽森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养殖基地位于赵集乡赵东村,是一家专业从事娃娃鱼驯养、繁殖、开发的农业高科技水产企业,拥有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娃娃鱼养殖基地,内有380多个养殖培育池,每个养殖培育池可养殖娃娃鱼百余条,现存娃娃鱼6000多尾,幼鱼1.4万尾左右,最大个体50斤左右,年供应市场成鱼4-5万斤,年产值达100多万元,是集产、供、销一条龙的现代化科技型企业。
娃娃鱼生性凶猛,肉食性,喜欢阴暗的环境。人工饲养的娃娃鱼属于高端食材,市场价格高,利润可观。养娃娃鱼要特别细心,勤观察,根据娃娃鱼身形的大小,分别养在不同的水池中。
娃娃鱼很娇气,房间需要保持18-20℃左右的恒温,对水质要求也高。最佳养殖周期为三年,养到4-5斤就可以出售,每斤售价80-100元左右。公司的特色养殖推动了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附近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
在养殖场干活的村民胡婷说:“我每天的工作就是饲养好三四千条鱼,大部分工作两个小时就能干完。其他时间,还不耽误我照顾家庭,看管孩子,家门口就业,很舒心。”
谈及发展前景,王建森准备进一步扩大规模,把“娃娃鱼”养殖技术传授给更多的人,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为实现质量兴渔,太和县水产部门健全了养殖生产制度和监管体系,积极引导养殖户转变养殖方式,创新绿色发展,坚持市场导向与创新驱动,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实现发展方式的高质量转变,促进水产养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太和县水产局主要负责人表示:“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特色水产养殖业是一个新产业。下一步,我们将通过规划引领、转变发展方式、改善养殖环境、严格生产监管、加强宣传引导、政策支持、科技引领等措施,把特色水产做大做强,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